河北省 小燕
在人們的概念裡,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」是一句帶貶義的俗語,常被用來形容在工作、學習等方面不求上進、消極應付、得過且過的一種態度。但最近看了一則小故事,使我對這句話有了不同的解讀。
故事的大體內容是:一天,一位禪師被有別於平時的鐘聲所吸引,就找來當天的敲鐘人,問他敲鐘時的心情。敲鐘的小和尚告訴禪師,他沒有什麼特別的心情,只是為了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。可禪師認為小和尚敲鐘的時候一定在想什麼,因為那天的鐘聲格外洪亮,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敲出那樣的聲音。小和尚回答禪師,打鐘的時候自己想到的只有鐘,覺得既然做就要認真地做。禪師很認可小和尚的觀點,便點化小和尚:以後做任何事都要有這種敲鐘的心態!小和尚聽後深有啟發,之後做什麼事都兢兢業業、認真負責,終於也成了有名的禪師。
故事簡單易懂,讓我久久回味。敲鐘的時候想到的只有鐘,就能把鐘敲好,心無旁騖地做事,「做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天鐘」,這是一種人生態度!自古以來,敲鐘的和尚何止千千萬,但能藉著敲鐘頓悟人生的卻寥寥無幾。小和尚能從敲鐘一事上得著啟發,憑著一顆專一的心修行,最終成了有名的禪師。從中可見,用心負責與消極應付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,換來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。賢才與庸才,雖有資質的區別,但主要還是取決於個人對待每件事的態度,而一心一意、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做事、做人也都是至關重要的!